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理论视点  学习资料  思政工作  兰财校报  媒体兰财  普法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兰财>>正文
[党的建设]刘文玉:“新媒体+”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2022-08-10 10:38   《党的建设》 22-08-09 11:07

原标题:“新媒体+”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刘文玉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新媒体已经成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和文明秩序重构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新媒体以其灵活多样的传播形式和广泛深远的影响打破了传统乡村社会的信息壁垒,推动传统文明形态的传播载体和表达方式全面升级;另一方面,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参与范围广、互动交流强等特点助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增效。因此,我们亟须探寻“新媒体+”赋能乡村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夯实“新媒体+农民”主体 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伴随着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交往法则、文化消费内容和文化生活环境随之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新媒体对农民文化生活的赋能作用,不断推广新媒体在乡村的使用和传播,帮助广大农民借助新媒体开启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是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和“知识鸿沟”。依托便捷的网络和丰富的新媒体,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知识权利差距。尤其是在新媒体语境下,农业科普知识以其选题的新颖性、标题的趣味性和内容的亲近性得到广泛传播,内容选择更加灵活便捷,传播效果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被广大农民学习和运用。

二是不断提升农民主体地位。新媒体不仅是一种传播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组织手段和话语权利。新媒体通过全新的信息沟通渠道和传播方式,深刻改变着乡村社会传统结构,通过扁平化的传播路径和全员平等参与的沟通机制,有效提升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同时,新媒体技术也可以充分挖掘、展示、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契合乡村治理现代化需求的新型县域文化,形成城乡之间政府服务、社会协同、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是不断延伸乡村社会的人际交往网络。随着微信、QQ等社交媒体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农民中的广泛使用,村民之间、村民与外界建立起了更便捷的交往渠道,不仅有助于巩固乡村社会内部人际交往关系以及乡村留守群体与外出务工群体之间的血缘亲情联系,还可以引导村民通过短视频展示和传播乡土文化与特色民俗,将乡村社会的人际交往网络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进而为移风易俗、文化传承、产业培育等提供新的平台。

深化“新媒体+文化资源”内涵 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

甘肃省地域辽阔,文化资源丰富,必须加强文化资源的传播推介,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走出一条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一是注重虚拟与现实结合,实现新媒体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长期以来,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也成为制约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瓶颈。依托“新媒体+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模式,可以对乡村文旅产业的整体规划进行系统设计和立体宣传,将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和生产生活的特色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助推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二是注重线上与线下联动,促进旅游景区与新媒体的协同发展。借助新媒体,乡村旅游景区不再仅仅通过传统的电视宣传片和户外广告进行宣传,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只需当地人和游客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转发和点赞,就可以精准地达到宣传和推广效果。同时,通过新媒体收集来的大数据又可以成为进行精准推广、精准营销的依据,还可通过“网红景点”的大数据分析研判适宜本地文旅产业发展的科学模式。

三是注重文化与旅游融合,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大多乡村地区尽管有着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但由于交通条件、产业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难以转化成发展优势。而运用新媒体改造传统旅游业运行模式,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实现旅游业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挖掘县域特色文化资源,在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风味独特的农家美食、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极具特色的农家民宿中推进新媒体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开花结果”。

筑牢“新媒体+乡土文化”共识 培育乡村文化新生态

乡村文化是县域发展的精神底蕴,强县域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大力培育乡村文化新生态。

一是打造独具县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依托新媒体,可以打破传统的行政组织和家族传承文化的制约,将新媒体技术与特色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传承有机结合起来,挖掘、整理、恢复碎片化的文化记忆和文化符号,并以数字化、影像化的形式延续世代相传的村落文化和家族文化,不断拓展特色乡土文化的呈现形式,打造独具县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是提升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借助新媒体为乡村土地、生态、景观和产业赋能,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化为现代农业与地方民俗、乡村物件、农耕体验的有机统一,并借助新媒体的手段传播乡土文化、开发乡土文创产品,可以有效地推进农耕文明与现代产业的有机耦合,重塑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切实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三是筑牢广大乡村居民的价值共识。随着新媒体在乡村社会的广泛传播和深刻渗透,乡村文化的传播载体和形式也呈现出全新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标准,对乡村文化进行甄别、筛选,尤其是要深入发掘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发挥乡村文化遗产的作用,弘扬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等乡土文化精髓,彰显乡土文化本色,厚植爱国主义基因,筑牢广大乡村居民的价值共识,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

(作者系兰州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原文链接:http://ddjs.gscn.com.cn/system/2022/08/09/012806707.shtml

上一条:[中国新闻网]兰州财经大学3名教师入选甘肃省第一批陇原青年英才
下一条:[甘肃日报]刘文玉:加快发展甘肃戈壁生态农业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