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新征程
梁亚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科学指导。在新的历史征程中,高校要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开启立德树人新征程。
一、夯实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
立德树人所立的“德”,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还包括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追求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更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不仅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德”的科学内涵,也提供了立德树人的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的“立德”就是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立德树人所树的“人”,不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更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的“树人”就是要培养具有时代使命感,富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新一代大学生,才能适应我们现在这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伟大时代。
二、坚持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和准则
首先,新时代新思想为高校立德树人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高校立德树人要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密结合起来。立德树人工作能否实现,根本靠党的领导,关键靠基层组织的落实。因而,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明确育人思路、丰富育人形式、强化育人队伍、突出育人特色,把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拎在手上、工作落在脚上,着力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助推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其次,新时代新思想为高校立德树人提出新课题。高校的教学、科研、理论创新和服务地方都要立足于新时代的科学判断。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尤其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做出自己特殊而又重要的贡献。
第三,新时代新思想为高校立德树人确立了新的价值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需求变化的敏锐把握,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因此,高校立德树人新的价值准则就是坚持人民立场,在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理念,培养高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把握高校立德树人的行动方向
首先,新时代新思想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广大教师要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实际行动,成为学生严谨治学、品德高尚的学习榜样,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其次,新时代新思想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十九大报告专门就青年一代承担使命、接力奋斗作了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殷切关怀、提出更高要求,为广大青年奋勇投身新时代、接力建功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中国走入新时代,也给广大青年提供了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机会。因此,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就是要继续关注青年人的成长和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第三,新时代新思想是高校立德树人的行动方略。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必须把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新时代的阶段、对主要矛盾的新判断,对当前国情的科学定位就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就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情教育、明白自己的“家底”,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础,就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高校在授“术”之时,更要加强传“道”的使命。如此,高校才能为国家、为各行各业培养更多能够站在世界前列、走在时代潮头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作者系兰州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