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理论视点  学习资料  思政工作  兰财校报  媒体兰财  普法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资料>>正文
学习资料选编(220)
2017-10-18 15:42  

学 习 资 料 选 编(220)

兰州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编印    2017年10月18日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5年的发展,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说的:“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日报连载五年变革标注历史新起点评论文章。现将相关材料予以转载,供学习参考。

本期目录  

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新理念引领中国新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打开新局面  

全面依法治国步入新境界  

凝聚团结向上的人心力量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书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五年变革标注历史新起点①  

再过几天,党的十九大就要召开了。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5年的发展,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说的:“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落实到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治国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2015年起,每年年初,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都要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这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且具有示范意义的制度安排。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中央多个领导小组,为的就是加强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人们不难发现,在中央巡视组公布的巡视反馈情况中,“党的领导弱化”是被巡视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前些年,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党组织不同程度出现作用弱化、地位虚化、功能空化等问题,削弱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5年来,党中央相继出台《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召开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都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5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最根本的就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是因为有力、有效地纠正了党的领导弱化的问题。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10月09日01版)  

新理念引领中国新发展  

——五年变革标注历史新起点②  

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疾驰向前,跑出了创新中国的时代节奏;2013年至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近5年里中国每年超过1000万人脱贫,成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大贡献者……在世界经济复苏整体乏力、收入差距拉大、逆全球化思潮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成就振奋人心,成为“力量和稳定的灯塔”。探寻过去5年中国发展的密码,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了中国朝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方向前进的历史性变革。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不断回应时代命题的过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产业升级困难重重、传统优势不断削弱……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出发,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可以说,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集中体现了新形势下中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战略指引。  

理念一变天地宽。在新发展理念的有力指引下,5年奋进让中国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2017年创新指数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有了重大改变。统筹推进各领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推进,中西部主要发展指标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了重大改变。大力推进绿色发展,2016年单位GDP能耗、用水量比2012年下降17.9%、25.4%,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有了重大改变。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内外联动,“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高铁、核电“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开放层次和水平不高的问题有了重大改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2013年至2016年农村累计脱贫5564万人,居民收入持续跑赢GDP增速,社会发展失衡、分配不公的问题有了重大改变。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说,中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中国发展格局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对历史发展新阶段作出的战略回应,也是对人类发展实践与理论探索的重大创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篇章。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三去一降一补”战役,切实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协调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形成新机制、取得新突破,新发展理念必将引领中国实现新发展,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0日01版)  

全面深化改革打开新局面  

——五年变革标注历史新起点③  

观察砥砺奋进的5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如同一幅气势恢弘的画卷,其中改革是最为鲜明的标识,也是最为显著的特征。  

自2012年深圳莲花山下,习近平总书记宣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这5年,新一轮改革大潮涌动在神州大地,中国号巨轮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航程。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涉及60个方面、336项具体措施,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38次会议,审议200多项改革文件,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啃得了硬骨头、动得了奶酪,闯得了难关、蹚得了险滩,各领域改革举措前后呼应、整体协同,数量之多、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触及之深前所未有,共同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改革洪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5年激流勇进,“制度”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词。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全面深化改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简政放权划定政府与市场边界,让社会活力竞相迸发;“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扎牢生态篱笆,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出台20多个配套制度推进党的建设,让作风建设久久为功;改革与法治两翼齐飞、双轮驱动,让制度完善融入改革全过程……制度是管长远的,带有根本性。以制度筑牢改革基石、激发改革活力、巩固改革成果,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砥砺奋进的征程上。“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异地高考破冰、两孩政策出台,无数家庭美梦成真;审批权力下放、“营改增”减税降费,更多年轻人实现人生出彩;精准扶贫号角嘹亮,数千万群众摆脱贫困;各项保障制度接连并轨,13亿人共有一张保障网……公众的“获得感”,民生的“升级版”,给新一轮“改革赶考”打出高分。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重新唤起亿万人民对改革的期待和信心,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回头看,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近40年历程;向前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约也需要30多年时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5年改革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突破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解决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夯基垒台的任务基本完成,立柱架梁的框架基本确立,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大增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的系统阐述,形成了引领未来的改革方略,为中国改革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更完备的制度体系、思想资源、理论支撑。  

5年来,动真碰硬的决心,激流勇进的魄力,壮士断腕的勇气,统筹兼顾的智慧,让改革推动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以改革激发新的动力,以开放打开新的局面,我们一定能书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1日01版)  

全面依法治国步入新境界  

——五年变革标注历史新起点之④  

“法治兴则国家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5年来,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全面依法治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境界。  

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号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明确“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承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砥砺奋进的五年,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棋局中,法治的作用不断强化,法治的理念反复重申。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保障。法治的引领和规范,确保了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这5年,法治成为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各项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从依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制定民法总则,开启“民法典时代”;从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到确立司法体制改革主体框架;从出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为创业创新提供法律保护,到推进扶贫开发法治建设,为精准扶贫提供法治指引;从治理“奇葩证明”,打造依法办事的整体环境,到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论是推动经济发展、维护政治清明,还是实现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秉持着法律准绳、法治方式,法治始终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在法治轨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推进。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的满意度,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是法治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尺。人们看到,“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的现象大幅减少,“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的理念深入人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共识普遍确立,让权力在法治框架下运行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权大于法,以言代法”的错误观念有深刻改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断提高;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得到坚决纠正,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被依法惩治,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大幅提升。办事靠关系的情况得到扭转,“用制度说话、按规矩办事”蔚然成风;“信访不信法”的矛盾得到缓解,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热情高涨。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促进了全社会的法治信仰。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法治道路,都有着自身的鲜明烙印。5年来,中国的法治道路根据国情和实际不断发展完善,集中体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标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崭新起点。以法治为依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护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2日01版)  

凝聚团结向上的人心力量  

——五年变革标注历史新起点⑤  

波涛蓄势,起于涓滴;事业成败,在于人心。回望砥砺奋进的5年,最重要的蓄势是人心归聚,最喜人的变化是全党全社会思想上更加团结统一。  

“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这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舆论场,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面对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主流思想文化发挥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面对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清风正气不断上升,网络空间天朗气清……从中央到地方,从“线上”到“线下”,从党内到党外,正气不断上扬、人心更加聚拢,唤起了众人拾柴的心劲儿,凝聚了团结向上的精气神。  

守正开新,气象万千。5年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着力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党显著增强“四个意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有了主心骨。从做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大判断,到发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的明确号召;从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到指明“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先后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意识形态领域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巩固全党全社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精神动力。  

这5年,意识形态工作被摆在突出位置予以推进。第一次实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主体责任落地生根,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局面有根本改变。主流思想舆论成风化人,对错误思想观点敢于亮剑,社会共识度进一步增强,舆论生态发生积极深刻变化。高校三尺讲台唱响主流价值,企业党建工作弘扬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铸魂工程,以“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榜样力量凝魂聚气,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不断推动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温润心灵、激荡人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这5年,我们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大力推动思想文化领域的各种创新,党的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守土有责,互联网、高校、青年群体、知识分子等领域和群体形成合力,绘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最大同心圆,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让攻坚有了更强劲的动力,让奋进有了更坚定的步伐。  

历史属于开拓者与实干家。5年来意识形态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所创新的方法,熔铸成在历史新起点上继续前行的宝贵财富。面向未来,我们理应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3日01版)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五年变革标注历史新起点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砥砺奋进的5年,向着天蓝、地绿、水净的奋斗目标,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新造人工林4.47亿亩,比5年前增长了21.3%,人工林总面积已达10.4亿亩,位居全球之首;5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强调“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5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向污染宣战,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和政策密度推动绿色转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5年来,一大批生态领域的沉疴顽疾得到清除,一系列困扰百姓生活的环境难题得以破解,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快进键”,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5年,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普遍共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产业升级、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变革,也推动了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的“绿色革命”。曾经,我们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甚至将环保视为经济发展的“累赘”。如今,尝到了保护环境的“甜头”,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抓环保就是抓发展、就是抓可持续发展,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机遇和重要抓手;收获了生态带来的“红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符合自身长远利益,努力在环保标准提升中提高效益;分享了良好生态带来的“幸福感”,全社会关心环境、参与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绿色消费、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理念的变化,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也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动力。  

这5年,生态文明建设严字当头,制度出台的频度和监管执法的力度前所未有。5年来,从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为发展划定“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搭建起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再到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让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有了新标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屏障越筑越牢。5年来,从环境保护部公开约谈40多个市(州、县),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到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督企”又“督政”;再到压减燃煤、淘汰黄标车、整治排放不达标企业,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一系列抓铁有痕的举措,打破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手较硬、生态环境保护一手较软”的怪圈。在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环顾世界,从来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自己的执政纲领。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我们一定能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为人民绘就一幅诗意栖居的美丽图景,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4日01版)  

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五年变革标注历史新起点⑦  

“中国军队正在加速现代化”。振奋人心的朱日和沙场阅兵让人们发现,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拥有光荣传统的队伍,过去5年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种变革是整体性、革命性的。不只是国产航母下水、隐形战机上天、先进驱逐舰亮相,也不只是裁军30万的规模化调整、锤炼军事能力的实战化演习,而是打破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和大陆军体制,代之以“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体制,树立了新的“四梁八柱”,提振了“敢打仗”的威武士气,迈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历史性步伐,使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是我们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军队一定要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强的决心意志,统领三军开启改革强军的伟大进发。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构想和强劲举措,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  

强化政治建军的时代意义,让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了灵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古田会议以来确立的治军之魂,也是人民军队的优势所在。没了这一条,军队“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曾几何时,郭伯雄、徐才厚盘踞军队高层,扭曲了政治生态,毒化了军营风气。这5年,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坚定不移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强化人民军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努力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重新铸牢钢铁雄师的政治防线。  

高扬战斗力这个根本标准,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树起生命线。中国人民解放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战绩。然而,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演进,我国军队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两大问题日益突出。十八大以来,围绕“能打胜仗”改革强军,从指挥体系到作战编组,根据实战需要重新配置;陆军跨区机动演练常态化、海军舰机出岛链训练常态化、空军南海战巡常态化……国防和军队建设越来越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  

实现治军方式的全新转变,让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赢得军心民心。“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始终纪律严明是人民子弟兵应有的本色。然而,承平已久的环境、市场经济的冲击,也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军营滋长。这5年,中央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强化法治观念,严格部队管理,狠抓条令条例贯彻落实,提高部队正规化水平,着手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站在历史新起点的人民军队一定会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后盾。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5日04版)  

书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五年变革标注历史新起点⑧  

“自己应该走哪条路,未来在哪里,请看一看中国。”来自西方的感叹,折射出5年来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分量。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从未如此期待中国智慧。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思考并洞察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5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联合国决议,“一带一路”从愿景走向现实,越来越多的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转化成国际行动……中国外交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责任和担当。  

“自信从容,彰显特色”,是5年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28次出访,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走遍五大洲共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这5年,习近平主席着眼新的国际形势和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外交战略布局实现新拓展,中国外交更有自信、更富进取、更有章法。从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诠释发展真理;到向世界介绍中国梦,发表中国“醒狮论”;再到强调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驳斥陈旧逻辑,中国的“天下观”特色鲜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真实亲诚的对非方针,“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的“朋友圈”遍布全球,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是5年来中国外交的精神气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指明方向,在世界引起强烈共鸣,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奏响北京APEC、杭州G20、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三部曲”,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国际话语权大幅提高,中国声音更加响亮。  

“敢于亮剑、勇于担当”,是5年来中国外交的鲜明底色。“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原则,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对所谓南海仲裁案坚决回击,维护了南海局势总体稳定;认真践行“外交为民”宗旨,也门撤侨、尼泊尔撤侨,危难之际彰显“祖国”的深刻含义;推进签证便利化措施,131个国家与我国缔结各类互免签证协定,中国护照“含金量”不断提升……在涉及核心利益上敢于亮剑,在保护公民中勇于担当,大国外交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尊重。  

大盘取厚势,官子有妙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书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崭新篇章。面向未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坚信,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6日06版)  

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五年变革标注历史新起点⑨  

纵览历史,很少有执政者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始终以人民至上的情怀砥砺奋进。环视世界,也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始终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决心管党治党。  

回望极不平凡的5年历程,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内政外交国防等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产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打开了新局面、开辟了新境界,关键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性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命题,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实施,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升,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5年全面从严治党,试出了人心向背,厚植了执政根基,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改变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关键举措,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劲引擎,有力地证明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看似寻常最奇崛。5年砥砺,我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大大增强。警示“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告诫“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重拳出击、铁腕治党,以上率下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刹住了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织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笼子”,把权力运行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5年时间,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逐年走高,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赖,“这是最大的政治成就”。  

成如容易却艰辛。5年奋进,我们着力增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空前提升。“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5年全面从严治党,对管党治党“怎么办”问题给出系统回答。以严明政治纪律作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强化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把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结合,思想教育补精神之钙,群众路线强作风之骨,理想信念筑信仰之魂,广大党员干部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党的面貌“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干部群众称赞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中最突出、最显著的变化”。  

作为一个有着89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一个领导着13亿多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要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不负人民的重托,必须在管党治党上,下更大决心、拿更大勇气、花更大气力。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就一定能够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7日01版)  

上一条:学习资料选编(221)
下一条:学习资料选编(219)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