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理论视点  学习资料  思政工作  兰财校报  媒体兰财  普法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资料>>正文
学习资料选编(210)
2017-05-08 16:14  

 

                  学 习 资 料 选 编(210

              兰州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编印     201758

【编者按】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日上午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深情寄语广大青年不忘初心坚定跟党走,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在青年一代心中激起强烈共鸣,给亿万青年以巨大鼓舞和深深启示。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现将相关材料予以转发,供学习参考。

本期目录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            

当代青年要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            

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坚定跟党走 为祖国展才华            

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            

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结合起来            

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            

立志做大事,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            

励志勤学,为祖国和人民施展才华            

科学思维,把握时代发展方向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日上午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青年工作者、法治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他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习近平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中国政法大学是我国一所著名高等学府,成立于1952年,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为校训,长期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法治人才。            

暮春时节,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内满目青葱、一派生机。上午9时20分,习近平在校党委书记石亚军、校长黄进陪同下,首先来到逸夫楼一层大厅,参观校史及成果展。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见证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法治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展示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发展历程,习近平不时驻足观看,询问有关情况。他对中国政法大学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特色课程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希望学校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更好整合资源,更好找准着力点,把教学、科研、育人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在展厅内,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张晋藩、廉希圣、李德顺、王卫国、卞建林等几位资深教授,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参与新中国法治进程的教授们讲述了他们对法治精神和治学方法的思考,习近平感谢他们为法治理论研究和法治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希望他们继续贡献才智,祝他们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参观结束时,习近平同中国政法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和几位教授合影留念。            

在学生活动中心一层大厅,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二年级2班团支部正在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习近平来到他们中间,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几位同学从不同角度畅谈观看电影《焦裕禄》的体会,习近平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人民一路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走来,使国家越来越富强、民族越来越兴盛、人民越来越幸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无数焦裕禄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跟党走,他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希望大家矢志不渝,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习近平勉励同学们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毕业后为祖国和人民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之后,习近平来到学生活动中心三层会议室,同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和首都法学专家、法治工作者代表、高校负责同志座谈。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终身教授张晋藩、民商经济法学院学生潘辉和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奥运村法庭庭长刘黎先后发言。他们结合实际,谈教育管理、教书育人、学习生活、法治实践。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法治建设将承载更多使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建好制度,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习近平强调,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充分利用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强法治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总结,提炼规律性认识,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            

习近平指出,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法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底气、有自信。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对世界上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要积极吸收借鉴,也要加以甄别,有选择地吸收和转化,不能囫囵吞枣、照搬照抄。            

习近平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习近平强调,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            

习近平指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            

习近平强调,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习近平指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党委、教育系统和各高校抓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工作成效明显。要强化基础、抓住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真正做到“虚”功“实”做,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高校党委要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高校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洋溢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展现改革创新的时代风采。            

考察结束时正值下课时间,闻讯而来的师生们站满校园道路两旁,习近平沿路同师生们热情握手,向远处的师生们挥手致意。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荡漾整个校园。            

王沪宁、刘延东、孟建柱、栗战书、郭金龙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5月04日01版)            

当代青年要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            

——一论“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中国梦,青春梦。            

“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勉励当代青年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总书记的青春寄语,清晰标定青年之于国家和民族的分量,在广大青年心中引发强烈共鸣。            

历史深刻昭示我们,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之时,一代代热血青年上下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命题,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挺身而出。1921年,出席党的一大的13位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小的还不满20岁。无数年轻的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而前赴后继,为人民利益而奉献牺牲。在革命、建设、改革年代,正是广大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和亿万人民一道创造辉煌,使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世界东方,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抚今追昔,莫不令人深深感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实践深刻启示我们,青年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就能激发最强劲的奋斗力量,绽放最美的青春光芒。今天,在各个领域中,青年人的奋斗身影是最亮丽的风景。在各个岗位上,青春的火热干劲是最动人的旋律。他们虽然职业不同、地域有别,却都有一颗赤诚的心、一腔滚烫的激情,把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一代青年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一青春的真谛与意涵。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广大青年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激情奋斗,必将书写“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的历史诗章。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不可避免要“爬雪山”“过草地”,不可避免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距离目标越近,就越不能懈怠,越需要广大青年勇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对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寄予厚望,原因正在于此。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今天的不少年轻人还不到60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亲身参与这个伟大历史进程,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实乃人生之大幸。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也是青年人大有作为的时代。让青春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赋予青春以信念、以梦想、以奋斗、以奉献,当代青年一定能够创造自己的光荣,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5月05日01版)            

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二论“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潜能无限,青春的脉动催人奋进;高山仰止,德行的力量感染心灵。“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青年,勉励大家向上向善、陶冶情操,矢志抵达崇高的精神境界。亲切的嘱托、殷切的期待,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            

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意涵,是公民追求的基本价值,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尺。真善美的行为最能打动人,真善美的价值最能感化人。街头巷尾,青年志愿者义务整理凌乱的共享单车;公交车上,“90后”女护士跪地抢救心脏骤停的老人;危急时刻,年轻的女教师舍生忘死保护自己的学生……生活中,一些青春身影被真情点赞,正因他们闪耀着真善美的亮光,传递着真善美的能量。当代青年要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其青春的底色一定是真善美。            

追寻真善美,基础在勤学。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求真求善求美没有终南捷径,唯有依靠学习增长见识、增强本领。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宝贵的青春。面对逝而不可追的青春年华,青年人应分秒必争、孜孜不倦,自觉把求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追求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境界,巧用去粗取精、博而愈专的方法,克服浮躁之气、深入研习经典,才能为青春远航扬起前进的风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思考的方向对了,再渺远也能从容抵达;思考的方式不对,近在眼前的东西也可能雾里看花。青年可塑性极强,处于训练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切不可自我放任、虚掷光阴。时刻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让思考成为联结学习、观察、实践的主线,以思想的力量激活创新的细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培养和运用好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就没有什么难题不能破解,没有什么功绩不能创造。            

成就真善美,也需涵养自处的能力。奋斗的征途上,有成功的喜悦,困难和压力也可能不期而至。无论顺境、逆境,都是生活的风景,都可转化为人生的财富。这里的关键是,面对一时的得失成败,以什么样的心态与修为去处世任事。微视频《青年榜样习近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农村插队的时光,让许多人感怀:他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看牲口,什么活都干,可再苦再忙,也没有放弃读书。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始终葆有进取的姿态,就一定能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青年必能以行动筑牢精神的地基,让多彩青春融入伟大时代。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5月06日01版)            

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三论“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心向阳光,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寒冷;手捧玫瑰,走到哪里都能够散播芬芳。            

“使高校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洋溢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展现改革创新的时代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饱含对青年健康成长进步的殷切期望,激动人心,催人奋进。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年主动拥抱正能量,就能为个人的成长进步播洒阳光雨露;青年积极传播正能量,就能为社会的美好和谐注入强大暖流;青年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才能在激情奋斗中更好绽放青春光芒。现在的高校学生、广大青年,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未来必将大有作为。同时,他们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情感心理尚未成熟,正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引导,需要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涵养心灵。            

青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塑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努力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把正确的观念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行为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好心态,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今天,无论是在网络上彰显向上向善的精气神,还是在生活中展示道德力量,抑或是投身创新创业大潮拼搏进取,无数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务实干劲,展现了蓬勃的青春活力,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在时代的洪流中,期待青年一代能自觉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加强道德修养,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近年来青年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同时也应当看到,青年人个性鲜明、思想活跃、群体多样。唯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强化基础、抓住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真正做到“虚”功“实”做,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才能营造出充满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教育环境、校园氛围,使高校真正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            

美好的未来属于青年,美好的未来依靠青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一定能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青春能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5月07日01版)            

坚定跟党走 为祖国展才华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之一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十分伟大而又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把一切力量都凝聚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青年,无疑是国家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要立大志、做大事,要为党分忧、为党添彩,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先进性,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是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今天的青年一代,要把自己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要矢志不渝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同时,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在为祖国和人民施展才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各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使高校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洋溢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展现改革创新的时代风采。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青年,要聆听时代的召唤,投身时代的洪流,要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树立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5月04日01版)            

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之二            

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他指出,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如果说理想信念决定着人生方向和生命宽度,那么勤学则决定了事业成败和生命长度。没有理想信念,会导致精神“缺钙”;没有勤学敏思,同样会得“空心病”。民族危亡之际,一代青年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呐喊;阵阵炮弹轰鸣中,西南联大的莘莘学子却屡攀学术高峰……没有哪一代青年的梦想不是从学习开始的,也没有哪一个青春不是靠奋斗成就的。越是艰巨的任务、越是严峻的挑战,越能激发出青年穷山距海的勇毅和无悔青春的热情。            

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广大青年要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一定会终身受用。            

与现实社会短兵相接的青年一代,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但理想的种子,只能蕴藏在现实的土壤中,只能收获在辛勤的耕耘后。当代青年要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头脑的充实和精神的强大,将点燃更闪耀的青春,创造出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青年一代,有着更丰富的知识和更鲜明的个性。蓬勃发展的知识经济、不断更新迭代的共享平台和更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为青年学习知识提供了更多入口和可能性,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这是最好的时代,青年当有大作为、大发展。但知识更新速度、创新竞争程度,不同文明交汇交融的深度前所未有,这也为青年的学习和奋发提出了新的思考命题和挑战。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勤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中国青年,必能书写精彩人生,勇担历史责任,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5月05日01版)            

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结合起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之三            

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观察、实践都是青年人格和思维塑造的重要环节,在学习知识、观察现实和实践历练的社会化过程中,青年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思考与学习、观察、实践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学习、观察、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只有把学习、观察、实践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为青年走向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锻造思想武器。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时代。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青年人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要善于运用批判性、反思性、发散性思维,进行多角度思考,“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青年要主动将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结合起来,培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青春动力。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5月06日01版)            

处优而不养尊 受挫而不短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之四            

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成败得失始终是一道人生考题。给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不仅是个人之幸,更是时代的召唤、民族的期待、历史的必须。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个人的命运只有融入时代的主题中,才会得到真正的肯定,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成长的道路上,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困难和压力,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得意失意,都是生活的风景、人生的财富。要想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就要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在实践中“增益其所不能”。对于当代青年来说,正视困难、勇于磨炼,不断以真善美雕琢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能唱响青春之歌,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必能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当前社会,广大青年要抵得住困难和挫折,更要经得起考验和诱惑,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广大青年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增强政治定力,在“你方唱罢我登场”时保持文化自信,在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            

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当代青年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勉励,不负年华、不负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书写青春画卷。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5月07日01版)            

立志做大事,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精神            

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勉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深刻指明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人生方向。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立志是人生奋斗的前提。志向是漫漫人生路上指引前行的心灯。心火不灭,奋斗不止。一个人没有明晰的人生志向,就如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中没有导航,注定要迷航。强调立志,乃至把立志放在求学、做人的第一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一分志,成一分事。古今多少第一等事业,都是那些早早树立了第一等志向的人做出来的。年轻的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激励自己,后来为西汉扫除边患、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青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当代青年生长于改革开放的大好年代,担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更应与时代同心同行,早定志向,力争做出超迈前人的一流功业,方不负青春韶华。            

有什么样的志向,成就什么样的事业。有大志,才能成大业。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大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不可否认,曾经有一段时间,对金钱、权力等外在物质生活的追求,成为一些人的人生目标。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方式,凭借自己的能力打拼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应该赢得尊敬。但是,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物质的成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且是人生需求的“低端”部分。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一个人要成就“完美人格”,就必须在尊重需求、审美需求、自我超越等这些“中高端”人生需求方面获得满足。我们古人也说:“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用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带领中国这艘巨舰驶向光明灿烂的前方。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当代青年是幸运的,因为这是最需要年轻人拼搏的时代,这是只要拼搏就会出彩的时代,这是用青春书写历史的时代。小我升华为大我,超越小确幸走向大抱负,把个人的历史写进中国大地,把一己的汗水融入时代大潮,让伟大的时代因“我”更灿烂,这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伟大使命。立志做大事,是当代青年人生的伟大主旋律。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是需要生命自觉的。生命自觉是需要大志唤醒的。当代青年如何获得生命自觉?一个重要途径是亲近伟大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听到大学生讲述学习焦裕禄精神的体会后,深情回忆起上初一时学习穆青撰写的焦裕禄文章的感受:“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直到我从政,直到我担任县委书记,后来担任总书记,焦裕禄精神一直是一盏明灯。”习近平总书记以身许党许国的大志,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积淀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树立人生大志,不妨读一读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心路历程。亲近伟大,心胸才会宽阔起来,志向才会远大起来。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习近平总书记教导青年立志做大事,不就是希望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吗?            

让我们的青春为这样的大志而燃烧吧!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05日01版)            

励志勤学,为祖国和人民施展才华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说,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            

身处伟大时代,青年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参与者,又有着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将自我命运与国家前途系于一身,让青年人有着更伟大的追求、更远大的目标。目标的实现,从人生积累开始,积累从学习开始。习近平总书记曾精辟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学习是首要任务、是责任、是精神追求、是生活方式,这是青年学生对学习的应有态度;学习当惜时如金、心无旁骛、又博又专、多读经典,这既是学习方法,也是学习的“小目标”。            

励志勤学,当惜时如金、孜孜不倦。如果不去深切认识时间的价值,就很难做到坚韧勤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道减法,每时每刻都在流逝。让时间的价值最大化,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遵循成长的规律。学生时代是易于汲水的海绵,大脑的“存储器”可以在不断地知识储存过程中进行“容量扩展”。浪费了这段学习的黄金时间,“存储器”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定型后再要汲取水源就会更加困难。因此,这一阶段学习是首要任务,应当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励志勤学,当心无旁骛、静谧自怡。时代在转型与变革,信息时代的形成,物质条件的改变,各种价值观的多元,让青春期的青年学生容易受到影响和诱惑。保持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心态,才能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钻研精神,真正打牢成长成才的坚实基础。范文澜先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他甘于“坐冷板凳”,在学习中心无旁骛,在钻研中静谧自怡,最终才取得史学上的巨大成就。青年学生在学习阶段,更应保持对各种诱惑的警惕之心,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之中。            

励志勤学,当又博又专、愈博愈专。博采众长,以成其专。学问要让专更为深入,必须要有博的基础;越是博学多才,越是对细处有独到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是博与专的辩证关系。当今时代,各门类学科越分越细,但联系却越来越广,这是大数据、大系统、大信息时代的必然。青年学生学习知识,既要有“通”的基础,又要有“专”的精神,既把握整体大势,又精研专业细节,方能有大成就。            

励志勤学,当多读经典、知所以然。文化有传承,遗泽惠千年。中华文化延绵数千年,留下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无数经典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接触和学习。许多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现象,青年学生可能见惯不惊地知其然,却可以在经典中知其所以然。学习古今经典,能帮助青年学生更深刻地读懂中国,认识中国之于他国的“特”之所在,读懂身边的各种现象,有助于在投入社会后,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才华与志向如锋利的箭头,有志者方能有进取锐气,但如果没有与之相配的扎实学问功底,就如同无弓之箭,才华没有支撑,志向就失去了后劲。学问越厚越扎实,“弓”所能提供的劲力越大、后劲越足,自我实现越有更多的可能。“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古人早以实践和智慧为我们总结了学习的基础性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琢玉应走万里路,知义须读万卷书,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首要任务”时期,学生应励志勤学、打牢基础,在伟大时代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06日01版)            

科学思维,把握时代发展方向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这对当代青年认识时代、理解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便是要与时代同命运共呼吸,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来。            

历史机遇需要青年去把握,时代重任需要青年去担当。站在时代奔涌的潮头之上,我们只有心怀历史,眼望未来,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发展,必须要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比如,毛泽东同志正是基于他青年时期对中国国情的深入调研,才实践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而建立了新中国。当代青年,只有清楚地认识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才能更好地书写青春华章。            

但时代是复杂的,身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实环境,面对功利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种种经过包装的面孔,青年人难免有“歧路之中又有歧焉”的困惑。在这个探知求学的黄金时期和养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期,当代青年不能有丝毫懈怠,稍有不慎,脱离了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清醒认识,就极有可能堕落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者“空心人”。            

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达到对时代发展方向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把握,这是总书记的期待。思维决定出路,视野决定格局。而澄清和抵御一些认识误区的药方就是科学思维。总书记在讲话中对这种科学思维做了进一步延伸,他希望青年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具体来看,历史思维就是要把任何事情都要放到历史中来看,铭记“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的道理,从历史中学习,不忘初心。辩证思维就是看任何事物,要结合事物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动态、联系地把握,不能一刀切。系统思维,就是不能片面地、想当然地看问题,不能是一己之见,要综合考虑,统筹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创新思维,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固执己见,不墨守成规,要在发展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毫无疑问,科学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论和方法论,应该贯彻落实到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当代青年如何培养科学思维呢?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了三个结合,即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结合起来。这三个结合,都同时指向了思考,也就是说无论是学习还是观察或者实践中,都必须结合自己的思考。这种思考不是表面肤浅的思考,而是历史地、辩证地和系统地去思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去伪存真,才能在各种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同时他还强调,要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当代青年一定要保持对外界事物的敏锐度和好奇心,审时度势、积极进取、敢于担当,在学习思考和行动实践中养成科学思维,在创新创业中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不逐流俗、不负青春,这是当代青年的选择。那些感动我们青春的历史,那些照耀我们青春的梦想,仍是我们信仰的旋律。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当代大学生务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08日01版)            

上一条:学习资料选编(211)
下一条:学习资料选编(209)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