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理论视点  学习资料  思政工作  兰财校报  媒体兰财  普法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资料>>正文
学习资料选编(204)
2017-01-04 14:55  

学习资料选编(204)    

兰州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编印       2017年1月4日   

【编者按】12月29日,我校召开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王亦达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负责同志,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全体思政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班主任、教师代表90余人参加研讨会。会议由党委宣传部部长刘正帅主持。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田文淀、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魏贤玲、马克思主义学院解慧娟、商务传媒学院朱子茜、艺术学院专职辅导员高原、党委宣传部部长刘正帅,分别结合对会议精神的学习,结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和自身工作实际,作了精彩的研讨发言。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现将六位同志的发言材料予以转发,供学习参考。

本期目录   

强化责任落实,注重作用发挥 努力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把握好高校思政工作的“事”“时”“势”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教学务必做到“五个尊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当前新闻教育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新媒体思维助力思政教育   

强化责任落实,注重作用发挥   

努力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校党委副书记王亦达   

同志们:   

最近一段时间,全校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校党委召开了师生座谈会,下发通知对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了具体安排,召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会议,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听取意见建议,学校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正在抓紧起草。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通过各种媒体、以各种方式对会议精神也都进行了深入学习。今天,学校专门召开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商讨对策,进一步把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部署的任务落到实处。   

围绕会议主题,结合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我讲两方面的意见和看法,供同志们学习交流。   

一、强化责任落实,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告诉我们,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落实。   

学校党委要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党建工作责任制,重点要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学校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学校党委常委会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判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问题,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和广大师生中间,听取师生意见建议,了解和掌握师生思想状况,每学期至少为师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或作一次形势政策报告。   

有关职能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督促指导、贯彻落实责任,党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党委组织部统筹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统筹协调本科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团委统筹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建立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各基层党组织负责落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在重大办学方向上把好政治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党政集体领导、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党支部是分布在院系、专业、教研室、班级、学生宿舍的“火车头”,也是党联系和团结师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依托,要抓在经常、严在平时,对不合格党支部精准施治、集中整顿。要优化党支部设置,探索依托学生公寓、社团组织等建立党组织。要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注重从优秀辅导员、优秀大学生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要严肃党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真正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   

教师是人业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的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统筹推进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当然,全校所有部门、单位和全体教职员工都肩负着育人的神圣职责,全校所有部门、单位和全体教职员工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学校所有资源和力量向育人聚焦,向德育发力,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二、注重作用发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是事关立德树人根本的大事,必须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一要办好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围绕建设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目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倡导集体备课和名师引领,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解决“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防止形式化、表面化,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

二要发挥所有课堂的育人功能。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功课都要管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综合素质选修课程。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使教师在一言一行中起好言传身教的作用。

三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要重视和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的作用,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侵润、社会实践锻炼中经受磨砺、增长才干。

四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互联网突破了课堂、学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青年学生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运用新媒体技术,搭建更多师生互动的育人平台,用师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多讲鲜活故事,多作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号召力。

五要抓住学生和教师这两个主要群体。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我们必须正确加以引导,在铸就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知识、锤炼高尚品格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信道、明道、传道,为师者,必先明、必自明、必先懂,必须以正确的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做到以理服人,必须力直气壮地教育说服学生,做到以情感人,必须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做到以行引人。要敬畏讲台、珍惜讲台、热爱讲台,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认认真真讲好每一节课,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六要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围绕学生,就是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在订、各项工作安排、各种制度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都要以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关照学生,就是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没有遗漏,没有疏忽,不留死角,在工作中关心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帮助、鼓励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学生化解困惑。服务学生,就是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努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共性需求和期待,又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发挥才能和创造力的个性需求和期待,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亲和力和实效性。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只体现在课堂上,在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都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的问题,都有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切入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处在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求知欲强,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欲望强烈、个性张扬,更加注重个体的价值,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在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田文淀

12月7、8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深入领会习总书记在思政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必须结合近年来中共中央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以及党建工作的系列会议要求。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政工作显得非常紧迫和关键。那么,要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首要的是要建设一支政治意识强、综合素质硬、业务水平高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下面,我就结合我校辅导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谈一谈贯彻落实高校思政工作精神,我们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困惑和今后发展的想法。   

一、我校辅导员队伍基本构成   

目前,我校辅导员老师共80人,其中专职62人(含学   

院党委副书记、分团委书记和一线专职辅导员),兼职18人(学工部和校团委)。其中,一线专职辅导员36人。职级分布为正科级9人,占25%,副科级4人,占11.11%,副科以下23人,占比63.89%。职称分布为副高级1人,占比2.78%,中级13人,占比36.11%,初级17人,占比47.22%,未定职级5人,占比13.89%。学历分布为硕士研究生27人,占比75%,本科学历8人,占比22.22%,专科及以下1人,占比2.78%。年龄分布为29岁及以下10人,占比27.78%,30-39岁17人,占比47.22%,40-49岁4人,占比11.11%,50岁及以上5人,占比13.89%。按照专业背景,教育学专业5人,管理学5人,语言文学4人,法学4人,还有音乐、美术、农学等专业18人。   

二、目前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岗位职数配备明显不足   

按照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目前我校在校本科生有17802人,应配备一线专职辅导员89人,现在实有36人。特别是人数较多的学院,辅导员工作量大,人员短缺的矛盾非常突出。   

(二)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按照教育部24号文件要求,“辅导员应为中共党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从专业背景来看,我校一线专职辅导员中思政教育专业只有1人,教育学和管理学专业共10人,专业对口者不足30%。同时,我们的辅导员中,有8人不是党员,占比高达22.22%。“辅导员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我们的辅导员在面对学生思政教育、事务管理、心理健康等问题时,自身政治素质和知识储备有明显欠缺,也导致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受到影响。   

(三)辅导员队伍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定位不准   

按照目前了解的情况,大部分辅导员老师湮没在日常繁杂的事务管理中,对于自身担负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使命和任务定位不准,认识不足,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对于新媒体下95后大学生的思想、个性、价值观特点等缺乏研究。有些同志认为,做好安排的工作,就是完成了本职工作,只要不出事,就不是自己的事。学生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常常推脱现在的学生太自私、不懂事等等,没有主动担当起大学生思政教育引领者的责任。   

三、今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想法和建议   

(一)严把“入口关”   

目前,我们的辅导员基本上是学校统一招聘和校内岗位交流安排。按照教育部最新修订的24号令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应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今后,我们要把好辅导员“入口关”,一是增加辅导员职数配备,二是选聘辅导员时,尽可能按照国家规定的从事辅导员工作应具备的专业口径和政治面貌等条件,把好辅导员队伍准入的第一关。三是对于目前在辅导员岗位上但还不是中共党员的老师,相关个人要主动申请,相关党委要积极发展,将这部分同志吸收入党。仍然不符合要求的,可以考虑调离辅导员岗位。   

(二)严把“培训关”   

按照教育部24号文件和2014年2号文件(《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要求,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加强辅导员培训专业化建设,积极吸收国内外研究最新成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经验,是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根据调研了解,我们现在的一线辅导员队伍中,考取了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老师仅有2人。在专业背景不对口的情况下,本可以通过非学历继续学习来弥补相关知识的短板,但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心理疏导时,自身不具备应有的知识储备,那么对学生教育引导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因此,对于目前在岗的辅导员老师,今后要把好“培训关”。一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鼓励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培训和考试,考取辅导员应该具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强化有关方面的知识储备,提高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职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能力。二是推荐辅导员参加国家级、省级相关部门举办的职业培训,为辅导员拓展视野,开阔思路,全面促进和提高职业能力。但是,按照目前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示范培训班安排,2017年国家级培训名额明显减少,我们只有加大配套资金的投入,才能为辅导员创造更多走出去培训交流的机会。三是要通过强化校内培训、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方式,从辅导员职业定位、责任意识、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方面入手,着力加强我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意识的增强、职业能力的提升,并将辅导员培训和学习情况作为业务考核、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四是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政教育、管理学、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深入学习和研究大学生思政教育和辅导员工作。   

(三)严把“考核关”   

根据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辅导员队伍是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困境和难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在广泛调研了解其他高校先进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的基础上,2016年5月,我们在学校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同配合下,制定出台了《兰州财经大学辅导员工作暂行办法》,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打开了辅导员职务晋升和待遇发展等通道。9月份,我们进一步制定了《兰州财经大学辅导员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评优等做了更明确的要求。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高校思政工作会议要求,以学校两个《办法》为指导文件,抓好落实,不断完善辅导员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对于工作业绩突出、考核优秀的辅导员,要在个人发展、职务晋升、培训学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优先考虑。   

(四)真正做好辅导员队伍“双落实”   

按照教育部24号文件和中共中央2016年31号文件要求,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职务,在职务和职称发展上要“双线晋升”,职称发展上要逐步做到序列单列、条件单列、评审单列等。目前我校在辅导员职务晋升上已有了制度保障,但今后应在辅导员职称评审方面争取突破性进展,让在岗的同志愿意干辅导员,愿意留在辅导员岗位上,主动学习和研究辅导员工作,通过系列举措,努力打造一支整体向上、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辅导员队伍,为推动我校思政教育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   

 

把握好高校思政工作的“事”“时”“势”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魏贤玲   

对教育事业和人的培养问题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紧扣我们的高等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刻阐明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要求和方法论原则,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高校思政工作的“事”“时”“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从具体层面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是要求我们从“事”、“时”、“势”三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本质任务、时代任务和战略任务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1、“因事而化”就是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就是要强化实践导向、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因事而化”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就是要培养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高的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政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来说,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对思想观念多元化问题,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解决文化自信不足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解决民族宗教观混乱问题,以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德行困惑问题,以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教育解决法治意识淡薄的问题。尤其针对大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困惑、最尖锐、最敏感的思想和理论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够“讲清楚、说明白”。   

2、“因时而进”就是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就是要“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因时而进”回答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具体来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党的历史和理论教育,找准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用彻底的理论说服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理论引导人,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自觉、外化为行动自觉。   

3、“因势而新”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大学生从党的伟大历史和实践中汲取信念和信心,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因势而新”回答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和培养人的方向是一致的,高校的发展目标和培养人的目标是一致的,高校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为人民培养人,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培养人,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养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   

二、如何贯彻讲话精神?   

1、从高校总体层面来看   

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事”“时”“势”,就是要树立理论导向、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把握教育对象新变化,将因材施教与辨证施治相结合;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将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制,将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相结合,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发扬实践育人优良传统,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来看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以来,立于思想理论建设和立德树人的第一线,为服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理论教育、服务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应在多年建设积累、推进的基础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充实学科内涵、凝练学科方向、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   

(2)进一步突显思想理论教育教学和思想理论建设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将服务思想理论建设与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科建设成效的最重要标尺;   

(3)应加强对当今中国和世界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升本学科在重大问题公共交流对话中发声的能力与自觉,提升和彰显研究中国、观察世界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和话语权;   

(4)应锲而不舍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关心支持力度,真正建设好一支信仰坚定、学术自信、业务精湛、胸怀大义的学科师资队伍;   

(5)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流协同,共同聚焦社会和青年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增进理论建设的合力、立德树人的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教学务必做到“五个尊重”   

马克思主义学院解慧娟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巨大、挑战非凡。习近平明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一般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是具体规律,大学生成长规律是特殊规律,这三大规律之间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价值观交锋中的定海神针,是做好其他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在于我们怎么强调它,而在于我们对它真正有效的接纳;不在于我们如何规定它,而在于我们如何去实践。我个人认为,要落实“三大规律”,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务必做到“五个尊重”:   

(一)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就必须坚持科学与信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思政课堂教学应当真实地还原并及时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高贵理论品质,关注中国现实、强调问题意识,结合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理论新成果,阐明“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何去何从”,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解读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应当及时反映新时代特征和学术生长点,抓住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倾向性问题,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将最新理论成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之中,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历史经验,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不仅在于它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性,而且在于新时期它仍然发挥着重大社会影响力和指导作用。   

(二)尊重教书育人原则,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方法。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就是要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内在统一,教书中有育人的成分,育人中有教书的内容。教书育人,就是要把培育一代新人作为根本目标,把传播知识的过程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结合起来,把传播知识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结合起来,使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着眼人文关怀,注重情感投入,着眼人的发展,注重服务功能,注重“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灵活用好“讲授+微课”、慕课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实验”等教学模式,生动运用对话、讨论、案例、辩论等教学方法,把科学理论融入感人事例,把抽象道理融入鲜活人物,把深邃逻辑融入通俗话语,把理性思考融入感性场景,直面学生实际,增进学生共识,化解学生困惑,满足学生期待,从而使思政课堂教学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三)尊重大学生多样化选择,构建立体式思政课堂体系。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就是要把握好大学生成长过程的阶段发展规律、个性发展规律、矛盾发展规律。青年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正在成长的一代青年人,是有智慧、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青年主体,但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善于思考,价值取向出现日益复杂的多样化态势、单独个体价值观实践需求增强、不同主体的个性需求呈现多元化倾向。思政课堂要适销对路、对症下药,立足不同纬度和需求,进行多层次和多领域的引导教育。始终牢牢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特别是讲透讲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贯穿价值理念教育这一主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思政课堂的全过程,融入教学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言行举止,把好“总开关”。始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主线,积极唱响主旋律、讲透中华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始终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这一精神基础,形成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引导他们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切实尊重他人的权利。始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向物质、文化、管理等方向扩展的这一动态趋势,积极适应和应用新媒体,主动抢占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创建活动,帮助大学生回答人生和理想问题,使他们具有宽广的视野、坚定的信念和深厚的知识底蕴。   

(四)尊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政课堂紧贴实践特质。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取决于他们的需要,而这种需要作为接受的驱动力,受教育者个性心理、性别年龄、知识结构、思想道德水平、社会地位或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时代、实践的变迁对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增加“到课率”,也要吸引学生眼球,增加“抬头率”。思政教师在课程中应当充分针对青年学子的思想心理状况,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收放自如地把握教学方向,掌控课程节奏。应当抓住和解决教育对象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千方百计地扭转教育对象的错误动机,培养和诱发其积极健康的接受动机,逐步强化教育对象的自律能力,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落脚点。   

(五)尊重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思政课堂注重综合素养提升。大学生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遗传生理素养是基础、心理素养是关键、社会文化素养是体现。大学阶段是学生从个性化向社会化转变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真理和探索人生不断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对未来目标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是一个社会责任感从初步建立到不断强化的过程。思政课堂要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充分调动大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片面性弊端,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和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发展,使学生整体素养得以不断提升,促进社会文化向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化。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必须紧扣为谁培养人和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遵循规律、学习规律、传授规律、利用规律,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才能符合大学生健康成长之需、国家建设之需、民族复兴之需,才能培养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当前新闻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的重要讲话精神   

商务传媒学院朱子茜   

我是商务传媒学院教师朱子茜,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高校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我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这篇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我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新闻教育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对我们青年教师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篇讲话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在新闻教育中要坚决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新闻教育要配合思政教育成为树立青年学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阵地;第二,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马克思主义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第三,高校新闻教育培养的新闻人才必需要具有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一、高校新闻院系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思政课为主,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总书记的这段话强调了面对当前学生思想多元化、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挑战,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老师要做的事,每一个学科除做好本学科专业教育外,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确保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作为专业课教师,高校新闻院系与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密切。今年暑假,全国高教司组织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北京进行为期两天的学习,我有幸参加,学习主题就是提高新闻专业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并加强在课堂中对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培养。由此也可见新闻传播教育与高校思想意识教育的密切关系。   

总书记的这次讲话为我们做好新闻教育工作明确了路线和思想,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配合思政课教育,新闻教育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学中去,使新闻学真正成为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使学新闻的学生真正成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   

二、高校新闻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这次讲话中,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这段话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意义重大,总书记再一次为我们高校教师自身要做到信念坚定,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和正确舆论导向。   

因为总书记曾经说过“做好党的 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   

因此,作为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首先要求新闻教学工作者端身正己,坚持党性原则;要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培养出让党和人民放心的优秀新闻人才。这是党的全局工作对今天新闻传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担负时代重任的新闻院系生存发展的价值归宿。   

三、高校新闻教育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才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总书记的这段话指出了我们今后的工作目标,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人才。作为高校教师,工作对象就是大学生,大学生是最新鲜、最有活力的群体,是新增党员最重要的来源,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我们高校教师的重要责任。习总书记这段话对我们做好今后工作非常及时和重要。   

结合本专业特点,新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新闻学子成为拥有牢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新闻学子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不仅仅影响周边亲友,将来还会通过媒体被放大和扩散。因此,树立新闻学子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们今后必需重视的问题。   

结合总书记这次讲话的精神,我们今后要培养学生成为这样的新闻人才: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因此,作为高校新闻工作者来说,我们要帮助学生成功扣好“人生的扣子”,从容走上新闻工作坦途,自觉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需要,是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   

 

辅导员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艺术学院辅导员高原   

我是艺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我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点思考。   

我觉得作为一名负责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研读马恩经典著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正确认识,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作为辅导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首先自己要具备四个正确认识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教育引导学生。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四个正确认识的理论基础,因此,辅导员要研读经典,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辅导员队伍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偏少,这与辅导员应当具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因此,辅导员需要学习哲学、历史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尤其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比如学工部组织辅导员参加网络培训班,对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辅导员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目前,辅导员都忙于学生事务管理,而没有时间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在2014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关于辅导员的职业定义提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不缺知心朋友,但缺人生导师。我们应该通过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搭桥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和核心,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用经典武装头脑,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其次,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人这个中心,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做好服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辅导员每天面对不同的学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有责任心、有耐心、有爱心。   

例如奖助学金评定,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乡镇、社区开具的家庭贫困证明,这就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在贫困生认定中多下功夫,多做工作。通过班级学生干部、兼职辅导员等渠道了解学生的信息,确保助学金评给真正困难的学生。这项工作虽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辅导员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会给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就是学校对这件事情很重视,奖助学金的评定很公正,向学生传递了正能量,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   

再比如,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惟我独尊,艺术类学生更是思想活跃,组织性、纪律性不强,对学校的一些通知,老师安排的一些工作,不能及时上报,而且要问个为什么。如果辅导员以命令的方式强压工作,学生就很容易反感,跟老师产生隔阂,距离越来越远。因此,辅导员得有相当的耐心跟他们解释,有时候,甚至要说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处理。经过不厌其烦的解释,学生就能适应学院的工作节奏,并积极配合学院工作。   

在工作中,还要对学生有爱心。学生来到学校这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凡事需要自己独立面对,不可避免的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和心理上的苦闷。艺术学院辅导员冯伟老师,给大一学生举办了几次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讲座,很多学生加了冯老师的微信号跟他探讨问题,冯老师也非常乐意跟同学们分享有思想的文章。冯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心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新生心理测评中的高分学生都愿意跟冯老师吐露心中的困惑。经过冯老师开导,几名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学生现在情况良好。   

所以,辅导员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研读经典,加强自身修养,而且要把学生的事放在首位,认真负责,耐心细致,服务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获得学生的信任;在工作中、在为学生解疑释惑的过程中,以优良的品德教育引导学生,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强化新媒体思维助力思政教育  

——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党委宣传部刘正帅   

宣传思想工作有时候又叫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我想这和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就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2016年春节后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第一站就选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三大媒体,并主持召开新闻舆论座谈会,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12月7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从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的高度,坚持把立德树人座位中心环节,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四位政治局常委参加会议。多年来党中央高层一直重视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但从来没有这么豪华的阵容参会。由此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视。   

习总书记在“12·7”讲话中指出,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这给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的确,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新媒体层出不穷,影响力与日俱增,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有这么一组数据:   

截止2016年6月,在7.10亿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高达25.1%。   

截止2016年6月,手机网民达到6.56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2.5%。   

截止2016年6月,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73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4.4%,手机在上网设备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79亿,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18亿,有绝对优势。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上网、利用手机上网,更加方便快捷,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也将塑造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研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运用新媒体思维、创新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一课题迫在眉睫。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2·7”讲话精神,谈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新媒体时代到来,思政教育呼唤新媒体思维

新媒体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技术研究中心的彼得.卡尔.戈德马克首先提出的。新媒体变成了分享信息的中介,传播者和受众界限模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传播过程不再是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单向、线性的过程,而是多对多,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全立体的传播机制。   

对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学者们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对新媒体的基本特征达成共识。新媒体具有平等、迅速、直接、互动、重视用户体验、尊重个性的特征。新媒体时代,实现了人们使用新媒体的平等地位,传受双方对信息交流过程拥有平等的控制权;每个人都是媒体,任何信息即时传播,直接表达,比传统媒体更迅速、更直接;传受双方可以直接参与留言、评论、讨论,互动性强。   

近两年,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层出不穷,微博、微信、微视、各类论坛、网站、应用如雨后春笋,新媒体正改变一切。新媒体将不仅仅是工具,新媒体即生活,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了!   

新媒体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无限可能性。新媒体丰富了学校思政教育的手段,拓宽了学校思政教育的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微课堂、校园微博、微信、微视、校园论坛、聊天室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学生与教师通过新媒体能进行及时地交流和分享。新媒体为抽象的思政教育工作增加图像、声音等有趣元素,提高了学习兴趣。但由于新媒体传播中信息的杂乱、无序,真假不辨,人们在使用新媒体时的“媚俗”倾向以及学校运用新媒体技术自身的不足等原因,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也对以传播严肃主流文化为主的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就像习总书记说的“年轻人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   

二、树立新媒体思维,开创学校思政教育新局面

1、要跨界融合、协同创新。

实现新媒体的融合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这是切实提高学校思政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   

新媒体的融合,学校要建立新媒体矩阵,将官方微博、微信、微视、校园网、论坛以及各部门微博、微信等整合到一个平台,以方便学生获取信息和便捷服务。就像我们现在的数字校园平台一样,一个账号登陆上去,就可以查看协同办公系统、教务系统、科研系统、学工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子系统,不再像之前,登录单个系统要单独输入账号密码那样繁琐和不变。将来形成网络新媒体矩阵后,师生员工如果要了解招聘、课表、人事、课题等各种信息都上这个平台,那将会提供极大的便利。   

通过新媒体融合,把师生员工牢牢吸引到新媒体平台上,然后通过议题设置功能,将大家最关注的话题抛出,通过师生留言、讨论等,使相关议题越辨越明,使大家及时快速接收学校要传递的信息、观念等。新媒体管理者将反映主流价值观、语言表达清晰活泼的留言、帖子等通过置顶、推荐为精彩发言等方式,提高广大师生的归属感,满足广大师生的表达欲,巩固对校园网络新媒体的忠诚度。   

当然,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多,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影响力强,短期就能使某一话题形成关注,迅速制造舆论热点。但新媒体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做到包治百病,一种药方打天下。新媒体信息、讨论往往只是个人的主观印象,缺乏理性思考,缺乏深度,并不专业,容易误读信息。所以,在充分重视新媒体的同时,绝不能忽略传统媒体的力量。要及时将新媒体讨论热烈、关注度高的问题梳理后,在校报、宣传展板、电子显示屏等传统媒体中传播,进行引导、澄清、解疑释惑,引导舆论;要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解读现象本质,深度分析事件内涵,把更深刻、更具规律性的信息呈现给师生,做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交相呼应、互为补益,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政教育的全媒体格局。   

2、要建设一支既会“键对键”、又能“面对面”新媒体工作队伍

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可以发表任何意见、观点。有些观点貌似正确,但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煽动性,但却是大错特错的。而大学生受理论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不一定能够辨别真假,明白是非,很容易被人利用。因此,在新媒体平台上,必须要有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扎实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他们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讨论,及时发现偏差,运用渊博的知识、清晰的逻辑和正确的观点,批判揭露错误,去伪存真,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要通过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通过深造、培训、遴选等手段,通过吸纳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等有生力量,组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新媒体队伍,深入学生的新媒体世界,获得意见领袖地位,说服并引导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   

树立新媒体思维,就要求我们从事新媒体工作的思政教育者要放下教师的身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学生的新媒体体验;迅速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和引导;变冗长、单调的表达为活泼、短小精悍的表达;学会用互动手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服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无论语言表达还是议题选择都要贴近学生的需求。按照新媒体规律维护官方平台,学校官方两微平台等新媒体,要在中午、晚上等学生上网集中的时段加强维护,并用丰富的信息形式和内容来吸引学生。   

过去常说,引领了青年就引领了未来;现在总书记说,引领网络新媒体就引领了青年。所以,只有强化新媒体思维,运用新媒体思维来运作新媒体,才能真正实现新媒体助力学校思政教育的推动作用,从而开创新形势下学校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上一条:学习资料选编(205)
下一条:学习资料选编(203)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