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理论视点  学习资料  思政工作  兰财校报  媒体兰财  普法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资料>>正文
学习资料选编(212)
2017-08-24 18:13  

学习资料选编(212)

兰州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编印    2017年8月15日   

【编者按】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现将相关材料予以转载,供学习参考。

本期目录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砥砺奋进的五年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兴则事业兴党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李克强主持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习近平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习近平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   

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李克强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十分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并以此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好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刘云山在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家通过学习,深化了对讲话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认识,深化了对讲话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的认识,武装了头脑、明确了方向。要认真组织好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联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联系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扎实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工作,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员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党员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开班式。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开班式。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军队各大单位、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研讨班。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7月28日01版)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善于在重要历史关头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7月26日至27日,党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当代中国现实,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满怀信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开好党的十九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的政治宣示,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动员。讲话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讲话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部署、大政方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实践新发展、夺取事业新胜利的行动指南。   

有些镜头,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后不久,总书记又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五年过去了,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当前,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紧密联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入领会讲话的丰富内容、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抓好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7月31日04版)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行动纲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定力。   

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不说更早的时期,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就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继续谱写这篇大文章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全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8月01日01版)   

砥砺奋进的五年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了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   

这是砥砺奋进的五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批改革举措密集出台,改革落实力度持续加大,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统筹推进,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得到明确,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五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要紧密联系党和人民过去五年砥砺奋进的伟大实践,加深对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理解,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维护核心、保持一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8月02日01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中强调的这“两个牢牢把握”,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五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下各项民生指标逆势上扬,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印证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兑现了“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坚定承诺,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同时,又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发展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不会等着我们,问题也不会等待我们。全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确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前进。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8月03日01版)   

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时代坐标,深刻洞悉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标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过去五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十分重要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强基固本、锐意进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五年来所做的工作很多是开创性的,所解决的问题很多是深层次的,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解决,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办成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党全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的成就,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取得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提供了科学指引。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活跃和兴旺、成功和胜利,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是在不断顺应人民新期待、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也是在国际竞争、国际比较中被世界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求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它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近40年实践的宏大主题,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必定随着党和人民不懈奋斗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在新的发展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8月04日01版)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高度重视。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我们党一贯重视从思想上建党,一贯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重要的理论品格,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在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我们党的全部工作才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显示出永不枯竭的创造活力。   

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性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不断进行理论思考、理论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这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构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也是我们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贡献。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坚持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8月05日01版)   

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阐述、提出新要求,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且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之后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这个目标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全面小康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且居于引领位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五年来,党中央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最关键一程,在剩下3年时间里让13亿多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必须兑现的庄严承诺、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从来都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开局起步,这是一个接续奋斗的过程,前方的路还很长。全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的理解,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8月06日01版)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八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指南,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根本遵循。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五年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赞誉。全面从严治党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今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党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管党治党,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成绩,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现实警示我们,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始终绷紧从严从紧这根弦,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更好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好战胜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在历史性“赶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全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8月07日01版)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系统总结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的大手笔,写下了未来历史的开篇;通过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在整体上不断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再次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能力、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优势与强大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认清历史变革、立足历史方位,就是在明确历史任务、把握事业进程。当前,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更要团结一致、砥砺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越需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让我们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抓好各项决策部署,推进政策贯彻落实,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7月28日01版)   

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看到,这些伟大成就根源于我们坚定不移地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的正确方向,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标识方向,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明确我们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和道路,才能擘画全民族的共同愿景,把全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的正确方向,必须精准把握时代大势和自身发展阶段。“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世情国情党情,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整个世界总体上呈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谋发展的最大实际,只有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实际,我们才能更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坚定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现在的发展成就是由过去的抉择决定的,而未来的发展格局将由现在的抉择决定。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的正确方向,就是要继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准把握时代大势和发展实际,坚持和完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8月01日01版)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   

日前,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20世纪80年代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这一判断涵盖的时间范围根据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而变化,仍然是当前把握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出发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时代坐标的准确界定,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由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对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有正确认识,对社会出现的各种状况有正确判断。当前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一系列发展难题:我国正处于社会利益深刻调整期、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和公平等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既要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爬坡过坎”,又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些难题,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在对国情的深刻洞察、对时代的深度思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指向未来的战略决策。这为全体党员干部作出了引领,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国情、牢牢把握实际,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不断前进。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8月02日01版)   

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也是我们党高度理论自信的体现。在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相结合,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前进。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践在创新,制度在创新,理论也在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思考并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共产党应有什么样的担当、中国的国家治理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等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是我们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的制胜法宝。   

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只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在变动不居的时代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8月03日01版)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砥砺复兴之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执行八项规定到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提出富含鲜明时代特点的治国理政方略,开辟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再次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能力,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优势与强大生命力。   

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把问题认识清楚、妥善解决,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就难以增强本领,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处理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我们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面对实际,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8月04日01版)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里强调的“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和发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决胜决战的阶段,越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越要着重于补齐短板、攻克难点。   

全面小康不能落下一个困难群众,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些都实实在在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五年以来,在精准脱贫上,中国平均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脱贫,成为世界“减贫英雄”;在污染防治上,法律法规陆续出台、环保督察风劲弓鸣、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因此,继续快马加鞭、在这些重点问题上出实招、见实效,才能保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达成。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克服破茧成蝶的阵痛、实现凤凰涅槃的效果,真正激发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与世界发展大潮的交汇点上,我们更要紧紧把握机会,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集中力量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提升短板和弱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8月05日01版)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个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因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才使我们党从小到大不断进步,才使党的事业从胜利到新的胜利不断发展。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善谋民生之利,力解民生之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走过了很不平凡的5年。这5年,党中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置于重中之重位置,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释放民生红利,精准扶贫兜底保障,打虎拍蝇赢得民心,司法改革让民众感受公平正义……5年里,人民群众沉甸甸的获得感,正是我们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庄严承诺的具体体现。   

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接下来,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把我们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8月06日01版)   

党兴则事业兴党强则国家强   

——八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在于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党兴则事业兴,党强则国家强。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更加严峻,需要克服的“四种危险”也更加凸显,因此,管党治党绝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只有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在新的历史时期,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在学习实践中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方方面面。各级党组织要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紧紧盯住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扎紧织密党内法规制度的笼子,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全体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同时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懂法纪、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我们党肩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这个目标。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锻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引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舟驶向胜利的彼岸。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8月07日01版)   

上一条:学习资料选编(213)
下一条:学习资料选编(211)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46号